在做為藝術家的女性時刻
文/呂學卿(藝術評論者)

研究當代藝術、現代主義及性別與社會的知名藝術史學家Whitney Chadwick,在文章‘Women in art in the 21st century’ (2006),簡要精闢地論及70年代以降,女性藝術及藝術史的重要發展,其討論的時間結點為Linda Nochlin開女性主義藝術論述先河的文章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1971)之後,自1970年代至2000年來,近40年來的女性主義及藝術的主要轉變。在主流藝術體制已不再排拒或阻隔女性藝術家之後,21世紀的女性藝術探討,更進一步模糊了媒材、國籍、形式與流派的界線,更加著重於個體的獨特與殊異,而非統一置於「女性」或任何單一性別(換言之,男性亦然)的討論。但無可否認,女性的藝術創作仍形塑出極具特色的藝術與文化表徵,她們拒絕回到以男性為主體的藝術史觀中,發動自我向內在探索生命的經驗、記憶、感受,透過作品表達人生面對外界及現代社會中各種變化與挑戰。
王凱虹自2010年至今10年的創作,正值從20歲邁入30歲的人生階段,在普遍的人生中,是女性成年後步入社會最初十年的英雄之路。高雄,是她的出生地,也是成長、創作的舒適圈,直到大學畢業,搬遷至台北工作、戀愛,面對外界的誘惑刺激與挑戰,順隨時序經歷台灣社會慣常的成長過程,代表了自我生命與集體大眾的共性與共鳴。在身處藝術家的時刻,她展現出驚人的創作能量及高完成度的創作技巧,同時遊走並嘗試多種技法及主題,以抽象及半具象筆觸,在畫面中多重融合人物、動物、靜物、建築、風景等多種主題。其創作的豐富性也體現於交錯使用各種畫具、媒材及顏料創作嘗試中,她不斷地在油彩、壓克力、鉛筆、畫布、木板、紙本、環氧樹脂等顏料及畫材中交錯嘗試,觀者可透過交錯賞析其在不同系列中,如何透過不同主題隨之應用的畫法及媒材。
女性、女人,在概略的區分下,一是生物上的性別指稱,一是社會及文化中的性別角色。王凱虹的作品,同時指向女性與女人的複雜心境與掙扎,同時顯示女性與女人的共性與自我。在女性被社會視為女人的過程或洗禮下,女人如何自處,又如何與其他社會人相處,王凱虹的作品並非是心靈解藥般的出口,而是此過程中跌宕歷練的成長,她將其中的傷痛、遲疑、不解、緊張、趣味、欣喜、坦然等五味雜陳,灑脫且坦露地對著畫布自白。既面向集體女性/女人的處境,又轉身自訴個人的體驗。
綜觀王凱虹近十年的創作,不僅想像力豐富,基本功紮實,創作概念也以一枝多葉式的架構,有著清楚且延續的主軸及多變的形式。豐富的作品系列、數量,以及各系列相對獨立,又自成一局的起承轉合與完整的敘事架構,彼此間卻有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聯性,並不適合相對單純的以各系列主題作為理解其創作的切入點。而若以她的年紀及創作資歷,仍屬年輕藝術家,實難將其創作再細分為早、中、近期等等階段,反而將其視為年輕藝術家的第一波創作爆發及第一次轉型期,更加適切。
而此次個展正是一個最佳的時間點,尤以2017年的「女孩逃逸」系列分水嶺,恰能為其作一個階段性的檢視與整理。若將「女孩逃逸」可視為藝術家成長後完成首道試煉的總結,則其2010年至2016年間的作品,如為藝術家首度將「生為女性,成為女人」的私己感受,以藝術的實踐及創作者的身分意識,表達出來。而在「女孩逃逸」之後的「霓光森林」,則是女孩從一個尚在適應他人遊戲規則的狀態,進入探險、嘗試、琢磨出自我立足點的啟程。
自2010年的「女書」系列,描繪自我心境的寫實自畫像,再承接至2011至2012年,發展象徵主義特色的「存在」、「她一個弱女子」,女性接受或面對外界的誘惑、控制,如何與加諸己身的各種符號與形象搏鬥或融合,完全的自我尚在敷芽破殼中。2013年的「我在顏射中體驗你的存在」開啟複合媒材創作,化為性與愛交易的戰利品。
2013年後的「我在想你的時候睡著了」、「日日」、「愛的受造物」、「邪惡小計畫」,王凱虹有意識地降低畫面的寫實風格,將扁平、形象化的塗繪式人物與抽象、奇想的背景融合,油畫、鉛筆、木板、紙本的多重嘗試所創作出的繽紛視覺,讓人目不暇給。「我在想你的時候睡著了」以女性為大眾文化、社會所不樂見的肢體語言,在暗示著死亡的睡眠時刻,仰臥、俯臥、蜷曲、墜落的女體,被刻意配置的刀片、爐火、箭矢等危險物品所傷,但主角無畏或看向觀者的眼光,彰顯出儼然操之在己的自主性。
2017年的「女孩逃逸」,藝術家創造出標誌性的「紙盒空間」符號,象徵在遠離了高雄的實體舒適圈後,仍有一個心靈上的避風港,在紙盒內的安全界線,女孩試著接觸、遠眺更多可能性的未來。同為此時期並延續至2018年的「霓光森林」,人物走回寫實風格,虛構的森林成為幻想的實驗,帶有魔幻寫實般的具象描寫與彌漫的光線與霧氣,讓女孩步入外界的探險,如同愛麗絲的旅程,驚奇大於驚險。至此,王凱虹完成了首階段的創作里程碑,也同時是人生進入社會的首次主要蛻變與轉化的完成。若將此十年來的創作演化類比人生,正如是青春期篇章的完結,在此基石上,應可期待藝術家下一創作階段的晉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