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雜訊下的煙硝信仰

今藝術 2016.August. No.287 P.166

文|張玉音

這種東西不附任何說明指示,因為這理當是世界最普遍、簡單、顯而易見,並且平凡至極的活動,就像呼吸和眨眼一樣。    

-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新聞的騷動》

 

近年台灣社會運動規模的影響年齡範圍愈來愈廣泛,從洪仲丘命案、苗菜大埔張藥房強拆事件到太陽花學遷,社運埸合出現愈來愈多青澀的面孔,街頭成為民主的敵蒙,當時在學的賴岳宏也深刻感受到時代推進的脈動與媒體廣泛的影響力,思索新聞事件背後幾近信仰又虛無的兩面性。他試圖捕捉劍拔弩張與災難併發的瞬間,以過量的二手新聞敘事與圖片資訊,堆壘出森林大火、外太空物質的墮落、扔擲抗議汽油彈的濃煙密布,這些看似奇觀的見揚與當下,卻在麻木循環播報的新聞鍊帶下,成為一種異常平凡的日常。此次在朝代畫廊展出的「煙硝日常」他劃造了一場又一埸精心設置的新聞現場,藝術家表示事件本身的敘事並非他所強調的,而是藉由新聞視覺的觀看與重構,來拼湊與探詢真實的定義。

 

他將創作行動類比為新聞事件的媒體生產,構圖上他擅用浩瀚與渺小的對比,試圖以災害去影射新聞與媒體龐大的力量結構,人為在其中完全無力的對照,「藉由畫面揭發媒體話語權對於人的影響是多麼甚鉅,哪些是重要,而哪些是不重要都有國家與世界機制在精密的控管,媒體對於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影響到底是多麼無法控制和預期。」在技法配置的思考上,除了擅長的寫實風格,更並置噴點的技法,賴岳宏闡述這是他近期創作較喜歡的掌握手法,除了一反過去嚴謹照相寫貴的繪畫秩序,讓其語彙有更自由的表現性,也是以噴點類比新聞媒體視覺的雜訊,或是數位時代的所有視覺都是由像素所構成,這種訊息編織的堆疊感。噴點所造成的意義曖眛,也疊合新聞事件真實與想像的距離感,這種距離帶有詼諧與隱約的諷刺感,好像只要在遙遠時空下,無論發生任何嚴重的災難,任何嚴肅的傷痛都會被輕鬆以待。而畫面中最常設定出現的太空人形象也象徵一種對於未知甚遙的想像,如同人在面對新聞事件的近身理解的鴻溝,人們總是僅能透過有限的經驗,在差異的距離中進行理解的想像,這如同我們看待新聞事件與媒體,始終存在此種事不關己的距離。

 

媒體提供廣納世界各處的巨量訊息,它幾乎如同信仰的禱告般,成為存在人們從晨間到晚間吸收資訊的儀式,在賴岳宏筆下的奇觀夾雜了麻木和日常突兀感,「媒體噬血,永遠上癮力道強大的新聞事件,但在一直巡迴觀看的過程下,所有的訊息力量僅會越來越被削弱。」在煙硝下面無表情的呆滯凝視,在他的詮釋下更是屬於這個資訊世代切面最真實的表情。

藝術家 Artist
展覽 Exhibition
bottom of page